機器人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受到各級政府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十三五”以來,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在整機、零部件和係統集成等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優勢區域,形成了一批產業集群。但總體來看,我國機器人產業“小、散、弱”等問題依然存在,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仍然不高,產業組織結構亟待優化。
“十四五”期間,將著力從三個方麵進一步優化機器人產業組織結構。
一、培育壯大優質企業
鼓勵骨幹企業通過兼並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機器人領航企業。推動企業深耕細分行業,加強專業化、差異化發展,在機器人整機、零部件和係統集成等領域,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二、推進強鏈固鏈穩鏈
鼓勵骨幹企業瞄準關鍵零部件、高端整機產品的薄弱環節,聯合配套企業加快精密齒輪、潤滑油脂、編碼器、核心軟件等研發、工程化驗證和迭代升級。支持產業鏈上中下遊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良好的機器人產業生態。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推動機器人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
三、打造優勢特色集群
推動機器人產業合理區域布局,引導資源和創新要素向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地區集聚,培育創新能力強、產業環境好的優勢集群。支持集群加強技術創新,聚焦細分領域,提供專業性強的機器人產品和係統解決方案,完善技術轉化、檢驗檢測、人才培訓等公共服務,培育特色集群品牌。
附件:《“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下載
 |
- 創澤智能機器人
- 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領軍企業,涵蓋商用、家庭、特種等多用途的智能機器人產品體係,十幾年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
|
|
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技術積累不足,原創性研究,理論研究,正向設計能力欠缺;產業基礎薄弱,關鍵零部件質量穩定性,可靠性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增加高端產品,探索應用結構廣度,優化產業組織等五項主要任務
《科學》雜誌公布了2021年度科學突破榜單,AlphaFold和RoseTTA-fold列榜首;亦列入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名單
AI指數在研究範圍,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區域等維度均進行了豐富和完善;極差化處理更符合AI指數研究特點;前三梯隊的14省市較之後省市有一定優勢
六足滑雪機器人在沈陽完成了初級道,中級道以及與人共同滑雪實驗,通過了穩定控製,智能感知,規劃決策等多方麵的測試
創澤紫外霧化智能消毒機器人;中科院機械臂紫外智能消毒機器人,準分子紫外消毒機器人;順鑫控股福田紫外消毒冷藏車;
提升機器人產業基礎能力,從三個方麵作出相關部署: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加強標準體係建設和提升檢測認證能力
進一步提升我國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十四五期間著力從以下三方麵推動: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建立健全創新體係和支持協同創新和技術融合
開展機器人+應用行動,重點從以下三方麵發力:深耕行業應用,拓展新興應用和做強特色應用,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需求
重點推進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重點產品的創新及應用,推動產品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機器人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到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建成3-5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突破機器人係統開發,操作係統等共性技術;開發機器人控製軟件,核心算法等;重點推進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重點產品的研製及應用
虛擬數字人的三大特征是虛擬化;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虛擬數字人的應用可分為服務型虛擬人和身份型虛擬人
會學習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從人機交互擴展到交互認知,從深度學習擴展到機器自學習,才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創澤智能機器人終衝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堅持用最先進的技術及產品助力防疫工作,為我們共同的安全而戰
2021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35.8億美元,工業機器人144.9億美元,服務機器人125.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65.7億美元
開發出消毒、智能測溫、智能巡檢、導診、清掃、咽拭子檢測等多款智能機器人,並投入現場應用,對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作用,也促進了機器人企業的發展。
遞送機器人行業企業數量眾多,產品性能、技術儲備、商業化能力等成為產品 同質化背景下企業核心競爭要素,應用於連鎖餐廳、酒店,宴會廳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