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澤機器人
CHUANGZE ROBOT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新基建方案 > 數字山東發展規劃(2018-2022年)

數字山東發展規劃(2018-2022年)

來源:--     編輯:創澤   時間:2020/4/17   主題: 山東新基建 [加盟]

數字山東發展規劃

(2018-2022年) 

前言 

  建設數字中國是新時代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新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把握曆史契機,加快推動經濟發展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潛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數字山東建設作為落實數字中國戰略的生動實踐,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舉措,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體係、網絡安全保障為支撐,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以政府治理和惠民服務數字化應用為重點,科學謀劃、超前布局,全麵提升數字經濟時代山東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力爭在融入和服務數字中國戰略中走在前列。

  根據《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以及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關於信息化建設的部署要求,特製定本規劃。本規劃基期為2017年,規劃期限為2018-2022年。

  一、基礎形勢

  綜合分析全省信息化發展現狀,建設數字山東具備良好基礎條件,麵對新形勢新機遇新任務,我省有能力在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實施中走在前列,開創數字強省建設新局麵。

  (一)發展現狀

  1.信息基礎設施全麵提升。“寬帶山東”戰略深入實施,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支撐能力穩步增強。2017年,所有城區、行政村實現光纖全覆蓋,城鄉家庭互聯網接入能力基本達到100Mbps。4G網絡不斷完善,4G基站總數達到18.5萬個,行政村4G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用戶規模不斷壯大,固定寬帶接入用戶數達到2588.7萬戶,移動電話、光纖寬帶用戶數分別居全國第二、第三位。青島、煙台、威海等九市獲評“寬帶中國”示範城市,數量居全國前列。擁有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運算速度和綜合技術水平位於國內前列。

  2.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2017年,全省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萬億元,居全國第三位,其中軟件產業4933億元。骨幹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分別有6家和5家企業入圍2017年全國電子百強、軟件百強。重點產品競爭力較強,浪潮服務器、海信平板電視、歌爾電聲器件和虛擬現實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國內首位。產業集聚態勢明顯,濟南、青島、煙台等市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占全省的70%以上,擁有4個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2個國家級軟件產業園、39個省級特色產業園區,區域間錯位發展、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3.產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互聯網+”製造業、農業、服務業深入推進,創新發展新動能加速釋放。2017年,山東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97.4,有211家企業入選國家貫標試點,居全國第三位。累計獲批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23個,居全國首位。在全國首推雲服務券補貼製度,工業雲平台服務企業超過1萬家。海爾COSMOPlat、酷特智能C2M平台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平台標杆。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在農業資源監測、生產管理和安全溯源等領域廣泛應用。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3.5萬億元,居全國第四位,培育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城市5個、示範基地6個。

  4.電子政務建設深入推進。全省政務信息係統整合共享工程成效初顯,政府數字化管理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數字政務指標、數據開放排名躋身全國前列。打通數據共享開放“主動脈”,構建涵蓋省市縣三級共計31萬餘條信息資源目錄體係,建成省和17市公共數據開放網,開放數據3.12億條,數據開放總量全國領先。全省政務服務平台基本實現互聯互通,核心業務信息化應用加快建設,“一次辦好”改革全麵推進,初步實現公眾和企業網上辦事“一號登錄、一站受理、一網通辦”。

  5.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城鄉教育文化資源共享網絡基本形成,基礎教育學校寬帶網絡接入率達到98%。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620餘家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省內和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範圍不斷擴大,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7961萬人,省內就醫“一卡通”局麵正在形成。建成全省養老管理和服務平台,實現與社會救助、殘疾人補貼等業務係統的互通共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麵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成效初顯。

  6.數字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初步建立網絡強省、大數據發展、“互聯網+”等政策體係,電子政務標準、規範體係不斷完善。國家、省、市信用平台、信用官網已形成互聯共享機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製初步完善。網絡空間法治化加快推進,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力打擊。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取得積極進展,媒體數字化建設成效明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製度全麵落實,網絡安全防護和處置能力顯著提升。

  盡管我省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與數字中國建設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與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一是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亟需增強,移動寬帶用戶、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等指標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數字應用水平有待提升,電子政務“層雲密布”“專網林立”仍然存在,社會治理各領域數字化應用深度不足,區域、城鄉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三是數字經濟競爭優勢不明顯,產業高端環節布局不足,缺少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8年)》顯示,北京、上海、廣東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分別為49.7%、48.9%、40.8%,位居全國前三,我省僅為35%,位居全國第八。四是數字創新驅動能力不強,缺乏數字領域高端人才和複合型人才,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滯後。五是保障機製仍不健全,相關法規規章體係、產權保護製度、審批監管製度、統計指標體係以及網絡安全防護、個人隱私保護製度有待完善。

  (二)機遇挑戰。從國際看,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以突飛猛進之勢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版圖。2017年《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指出,全球22%的GDP與涵蓋技能和資本的數字經濟緊密相關。數字化進入全麵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更快速度、更廣範圍、更深程度地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球主要經濟體把加快信息技術創新、最大程度釋放數字紅利,作為應對“後金融危機”時代增長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重塑全球競爭力共同選擇。與此同時,部分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數字領域關鍵技術缺失、核心競爭力不強問題凸顯,數字化發展麵臨嚴峻挑戰。

  從全國看,我國信息化建設步入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的新階段。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加速,前沿技術更新迭代加快,我國數字經濟增速世界第一,規模躍居全球第二。數字經濟滲透帶動各行業積極發展,數據應用程度不斷深化,政府治理能力和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先進省份均把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強省作為掌握競爭主動權、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首要工程,部分中西部省份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作為彎道超車、跨越發展的重大戰略,已形成先行優勢。

  從省內看,我省正處在千載難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創新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全麵起勢。特別是將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加快經濟轉型的新變量,厚植發展優勢的新藍海,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我省強化責任擔當、提高標準境界,順利啟動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設海洋強省、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係列重大戰略,對全省數字化建設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緊抓數字革命重要窗口期,為推動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安裝上“數字化”引擎,加快推進數字山東建設,成為我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為方向,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統領,以製度供給和體製機製創新為動力,著力增強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網絡安全基礎支撐,著力培植壯大數字經濟,著力提升數字政府治理和信息惠民服務水平,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對外開放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為實現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麵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麵提供強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創新引領,數據驅動。堅持創新第一動力,突出理念創新、機製創新、製度創新,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活力。培植數據驅動型創新體係和發展模式,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決策和社會治理機製,切實發揮數據對政府治理、經濟轉型、公共服務的支撐作用。

  2.前瞻布局,融合發展。堅持超前謀劃、引領示範,順應數字經濟新趨勢,推動數字產業化,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全麵融合技術、資本、數據等各類資源,促進產業數字化、跨界融合化,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3.審慎包容,多元共治。堅持發展與監管並重,增加製度彈性,包容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調動政府、企業、公眾、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吸引多元主體參與,實現對數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協同治理和精準管理。

  4.基礎支撐,安全可控。堅持超前布局、綠色集約、共建共享,加快構建泛在互聯、融合智能、支撐有力的數字基礎設施體係。強化法治建設、標準製定、技術支撐和市場監管,實現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良性互動、互為支撐、協調共進。

  5.惠民便民,優政善政。堅持以人為本、便民優先,把群眾滿意度、幸福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提供高效便捷數字化惠民服務。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切實增強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的精度和效能。

  (三)總體格局。充分發揮濟南、青島、煙台市示範帶動作用,引導各市特色發展,深化數字領域國內外合作,形成“三核引領、協調聯動、開放合作”的數字山東總體格局,打造數字中國示範區、國內數字經濟高地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慧城市群。

  1.三核引領。立足濟南、青島、煙台市在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等方麵特色優勢,加快打造輻射周邊、引領全省、支撐強勁的三大核心區:支持濟南市建設國際軟件名城和“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支持青島市建設“一帶一路”沿海重要節點城市和國際知名的互聯網工業城市;支持煙台市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智能製造先進技術示範中心。

  2.協調聯動。集約化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優化主要城市通信網絡結構,實現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動能源、交通等傳統基礎設施一體化、智能化改造。特色化發展數字經濟,立足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差異化布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核心競爭優勢,推動區域產業鏈上下遊分工協作互補發展。融合化推進數字應用,著力發揮大數據在政府公共決策、信用體係、社會保障、汙染防治、應急處置協同應對的支撐作用,提升各領域跨區域協作水平。

  3.開放合作。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中日韓地方合作,創建數字經濟合作區。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主動承接京津信息產業轉移,鼓勵骨幹企業參與雄安新區建設,推進環渤海地區在智慧港口、智慧海洋等方麵交流合作。深化與國內外數字經濟龍頭企業戰略合作,支持參與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山東數字經濟綜合競爭力。

  (四)發展目標。到2022年,構建形成數字基礎設施支撐有力、數據資源體係完善、數字經濟實力領先、數字化治理和服務模式創新的發展新體係,基本建成全國智慧海洋示範區、中日韓數字經濟合作引領區、智能製造先行區、數字政府樣板區,為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等戰略全麵實施提供強力支撐。全省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力爭年均提高2%以上,達到45%以上,數字山東建設躋身全國前列。

  1.網絡設施泛在互聯。信息基礎設施全麵升級,光纖入戶水平全國領先,城鄉普遍提供千兆級接入能力,4G網絡實現城鄉深度覆蓋,5G和IPv6網絡規模、用戶規模、流量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形成全國領先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支撐體係,大數據基礎設施有力支撐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和生產生活應用。

  2.數據資源體係完善。各領域數據資源有效彙集,數據標準規範基本健全,跨層級、跨部門的數據資源共享機製全麵形成。大數據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在各領域形成一批成效顯著、模式創新的示範應用,數據資源彙集、共享、開放和應用全國領先。

  3.數字產業化動能強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在高端服務器、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量子通信等領域形成突出優勢,培育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支撐我省打造全國信息技術創新高地,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引擎。

  4.產業數字化成效顯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形成2-3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上雲數量突破30萬家,智慧農業、智慧物流、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成為全國智能製造標杆和農業、服務業數字化先行區。

  5.數字政務高效協同。數字技術在政務各領域普及應用,政府科學決策和精細治理能力顯著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大幅提高,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次辦好”,“事事網辦”全麵推行,建成全國政務服務環境最優省份之一。

  6.信息惠民普惠便捷。形成高效便捷的數字化公共服務體係,社保、教育、醫療、養老、文化、扶貧等領域數字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數字鄉村建設邁上新台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到2035年,建成與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相適應的數字經濟體係,數字山東建設成效全麵顯現。經濟社會各領域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虛實交融、協同互動,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高度智能化,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核心驅動力。 

 

 

  三、夯實數字山東基礎新支撐

  以數字基礎設施為發展基石,以數據資源為核心要素,以網絡安全為運行保障,加快構建泛在互聯的數字基礎設施、集約完備的數據資源體係。

  (一)建設現代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構建高速暢通、覆蓋城鄉、服務便捷的通信網絡,提前部署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增強大數據基礎支撐能力,打造國際信息通信橋頭堡,建設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的信息高速公路。

  1.加快升級信息通信網絡。不斷提高骨幹網和城域網出口帶寬,增強高速傳送、靈活調度和智能適配能力。大幅提升光寬帶網絡接入能力和品質,實現“光纖入戶、千兆示範”引領,城鄉普遍提供千兆級接入服務能力,基本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光纖網絡通達,滿足城鄉家庭靈活多樣信息服務需求。推進4G網絡在城市、農村地區全麵深度覆蓋,加快建設無線城市,提升城市公共場所和熱點區域WiFi免費接入服務能力。推動農村和邊遠地區電信普遍服務全覆蓋,鼓勵和引導電信運營企業大幅度降低家庭寬帶、企業寬帶和專線使用費。加快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增強空間設施應用能力,推進量子通信、北鬥導航、遙感衛星係統建設。 

  

  2.超前布局下一代基礎設施。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和商用進程,支持電信運營企業開展5G網絡測試及應用試驗,推動通信設備企業參與布局5G業務商業化特色應用,打造麵向5G技術的信息消費、智能製造和智慧城市示範區。利用現有基站加快窄帶物聯網建設部署,加速多功能信息杆柱等新型智能感知設施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未來網絡、空間互聯網等新型網絡設施建設,推動未來網絡與現有網絡兼容發展。統籌推進IPv6規模部署,引導省級電子政務外網、重點企業網站、互聯網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雲服務平台啟動IPv6升級。到2022年,5G網絡覆蓋縣級以上城區重點場所,全省網絡、應用、終端全麵支持IPv6。

  3.集約建設大數據中心設施。堅持穩妥安全、有序推進,構建布局合理、規模適度、保障有力、綠色集約的數據中心體係,打造北方地區重要的大數據高地,提升全省數據計算力。加快大型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大力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電信運營企業數據中心建設,發展應用承載、數據存儲、容災備份等數據服務。布局培育濟南、青島、棗莊全國性社會化大數據中心,統籌規劃建設區域性大數據中心。支持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能力升級,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服務政府、行業、企業應用的混合雲平台,形成更為完善的大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體係。

 

  4.打造國際信息通信橋頭堡。支持青島國際海底光纜登陸站建設發展,推進中美跨太平洋高速光纜係統建設和擴容,持續推動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打造國際通信數據港,實現“一帶一路”國家國際通信業務在山東本地就近彙聚和交換。升級擴容全省互聯網骨幹帶寬,建設服務“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高速高效骨幹傳送網。開通濟南至國際通信出入口局的80G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實現本地網絡至國際互聯網出入口直聯。

  (二)構建完善數據資源體係。突出數據資源的基礎和核心要素地位,加快完善數據資源從多元歸集、整合共享、開放流通到社會應用的完整鏈條,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全省數據資源體係,推動我省由數據大省向數據強省轉變。

  1.加強數據資源采集彙聚。建立健全數據資源標準規範,編製完善省市縣三級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明確數據來源、格式、更新、共享和開放屬性。依托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管理係統,完善全省人口、法人、時空地理、宏觀經濟、公共信用、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建設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教育文化、海洋氣象等主題數據庫,加強數據動態更新。以政務大數據帶動民用、商用大數據協同發展,拓展數據資源采集渠道,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采用網絡搜取、傳感采集、自願提供、有償購買等方式,推動行業數據、第三方社會數據有序彙聚。加強數據真實性、規範性、準確性監督檢查,預防和嚴懲數據造假。

  2.擴大政務數據資源交換共享。深入落實《山東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加快推進信息資源共享目錄體係建設,組織編製信息資源共享相關標準規範。提升省市兩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台服務能力,深化人口、法人、電子證照等基礎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圍繞投資項目、涉企涉稅、市場監管、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統籌推進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政務數據交換共享。建立省市兩級信息資源共享績效評價製度和共享交換監控機製,推動部門信息資源共享應用,打造共享協同的政務服務體係。到2020年,各級部門業務應用係統按需接入全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係,部門自有數據歸集渠道全部在統一平台部署。

  3.加快公共數據資源有序開放。製定發布我省公共數據開放標準、開放目錄和開放計劃,明確開放範圍和領域。建設全省統一的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平台,實現地理信息、道路交通、公共服務、經濟統計、資格資質、環境保護等數據資源開放。建立公共數據開放審核機製和長效考核機製,確保開放目錄和數據及時更新。完善數據開放管理體係,明確主體責任,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政務數據集中授權開放及社會化利用,打造政務數據運營樣板,鼓勵社會組織和機構建設行業性數據資源開放平台。加快推進市級公共數據開放,逐步實現數據開放全省統籌。到2022年,我省公共數據開放網數據總量居全國前列,數據資源開放水平全國領先。

  4.發展數據資源交易服務。構建市場化公共數據資源管理服務機製,建立數據資產登記製度和數據資產交易規則。創建國家級綜合性大數據交易流通平台,支持青島、濰坊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運營,加快建設山東省大數據交易中心。製定完善山東省數據交易規則體係,規範數據交易行為,發展數據資產評估、大數據征信、大數據融資等相關配套服務。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在數據交易市場購買經過清洗、分析、建模、可視化後的數據。加強數據資源流轉服務的安全管理、監督保障,嚴厲打擊非法篡改數據和盜賣倒賣數據行為,為數據服務交易營造優良安全環境。

  四、培植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

  聚焦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建設全國重要的數字經濟引領示範區。

  (一)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聚焦核心基礎、高端優勢、融合創新和前沿新興四大領域,加快壯大產業規模,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打造成為我省支柱產業。

  1.做強核心引領產業。

  (1)大數據。突破大數據采集、清洗、存儲、挖掘、分析、可視化算法等關鍵技術。麵向重點行業應用需求,開展大數據產業項目試點示範,研發推廣一批大數據解決方案及服務。完善數據公共服務支撐平台、第三方檢測認證平台,發揮山東省大數據產業創新聯盟作用,探索符合大數據產業發展特點和企業需求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模式。支持濟南、青島市爭創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濟南數據科學中心。

  (2)雲計算。創建濟南國家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依托浪潮集團、省計算中心等骨幹單位加快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攻關,突破資源監控管理與調度、彈性計算和虛擬整合等技術瓶頸,積極推動安全可靠的雲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各領域應用。加強雲計算標準研究,支持開展雲計算服務能力、可信度測評。鼓勵信息技術企業加快向雲計算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轉型。

  (3)物聯網。依托濟南、青島、濰坊等物聯網產業基地,建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和物聯網聯合開放實驗室。重點開展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及模組技術研發,支持發展通信網絡與設備、高端軟件等物聯網相關產業。實施“物聯網+”應用計劃,在智能製造、醫養健康、智慧市政、能源物聯網、智慧交通等領域開展規模化集成應用。

  (4)地理信息。依托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重點研發核心芯片、廣域實時高精度定位/授時、海量用戶位置服務、時空數據融合應用、位置信息安全保障等技術。擴大車載、船載等導航終端生產規模,提升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品檢測能力。加快建設北鬥數據中心和數據運營服務平台,提供北鬥衛星數據綜合服務。實施一批北鬥和遙感應用示範項目,深化在交通物流、智慧海洋、星基授時、資源環境監測與調查、地理測繪和應急保障等重點領域應用。

   2.培育前沿新興產業

  (1)人工智能。實施“1+2+5+N”驅動計劃,打造1個產業聯盟,構建專家智庫與產業基金2個支撐,形成濟南、青島、煙台、濰坊、威海5個聚集區。加快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處理、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和拳頭產品、形成一批公共服務創新載體。推動人工智能與各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智能家居、高端遙感應用、水下探測、智能穿戴等新產品。

  (2)虛擬現實。以青島(嶗山)國家虛擬現實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為研發中心,以濰坊虛擬現實產業基地為製造中心,以濟南虛擬現實產業基地、煙台虛擬現實產業基地為服務應用中心,構建涵蓋終端研發、內容製作分發、行業應用和相關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加強動態環境建模、新型顯示和傳感、係統開發工具、多源數據處理等技術自主研發,製定適用於虛擬現實的傳感、通信、芯片、顯示、交互等關鍵環節技術標準。推進虛擬現實與工業設計、健康醫療、建築設計、文教娛樂等領域融合發展。

  (3)區塊鏈。依托山東省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中心,加強區塊鏈理論研究和底層技術的突破創新,開展智能合約技術、多重共識算法、非對稱加密算法、分布式容錯機製、分布式存儲等關鍵技術研究。在濟南、青島市建設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區塊鏈應用測試、產業孵化及資格認證支撐服務。探索區塊鏈在質量體係建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醫養健康、智能製造、智慧物流、分布式能源上網等領域示範應用。加快區塊鏈應用標準體係建設,鼓勵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參與國家、國際標準建設。

  3.鞏固關鍵基礎產業。

  (1)集成電路。按照“先兩頭(設計、封裝測試)、後中間(製造)”發展思路,壯大設計、封裝測試環節,鞏固材料環節優勢,全力突破製造環節。依托國家集成電路設計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山東信通院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提升芯片設計能力。鞏固濟南、淄博、威海等市在IC卡、半導體器件等封裝測試領域優勢。支持煙台、濟南等市集成電路用金絲、矽鋁絲、封裝載帶等配套產業發展。鼓勵發展中小型專用集成電路,加快專用集成電路優質企業引進和培育。建設濟南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高地,加快打造百億產業集群。依托青島等市突破晶圓製造產業環節,引進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圓生產線。

  (2)基礎電子。以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等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核心基礎元器件。積極與國內外龍頭企業溝通對接,引進建設高世代液晶麵板生產線和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麵板生產線。支持發展新型顯示器件,加快液晶麵板、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麵板及其模組、背光源、超薄玻璃基板等關鍵材料和器件研發產業化。鼓勵新型顯示企業與配套企業縱向融合,加強與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數字家庭等下遊產業橫向合作。加快發展智能傳感器,推動基於微機電係統(MEMS)工藝技術的新型聲學、壓力、氣體、加速度、陀螺儀等傳感器元器件產品化。提升聚酯光學基膜、導電膠、鋰離子電池等新型電子材料研發能力,加快在高端配套應用市場實現突破。

 

  4.提升高端優勢產業。

  (1)高性能計算機。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服務器和雲計算服務器、大數據存儲係統研發和產業化,鞏固發展我省雲計算裝備領先地位。重點發展具備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下一代關鍵應用主機,具備高並發、高密度、低延遲的新一代雲計算服務器、麵向雲服務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計算平台、大數據與存儲管理係統,積極發展特種計算機、工業控製計算機等行業專用計算機產品。突破E級(百億億次級)計算機核心技術,研製適應重大應用需求的E級高性能計算機係統,引領我國高性能計算機性能繼續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2)高端軟件。實施軟件“四名”工程,建設一批軟件名城、軟件名園、軟件名企、軟件名品。在基礎支撐軟件、麵向新一代信息網絡的高端軟件、工業軟件、大型行業軟件等領域,突破雲操作係統、數據庫、建模仿真等關鍵共性技術。爭取重點軟件納入國家基礎核心軟件布局,支持基於開源軟件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推進重點行業、關鍵領域信息係統安全可靠軟硬件應用。在製造業數字化、政務服務、醫養健康、智慧城市等領域發展智能化軟件解決方案。

  (3)智能家居。充分發揮濟南、青島、濰坊等市智能家居產業優勢,重點發展智能冰箱、智能電視、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智能音箱、智能安防等產品和數字家庭係統解決方案,加快關鍵配件和專用設備研發和產業化,建設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範產業基地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家電及電子信息·青島)。推動多元化、個性化、定製化供給模式發展,加強應用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鼓勵骨幹企業加強技術標準體係和開放平台建設,推動不同品牌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打造開放的智能家居產業生態。

  (二)推進智能製造加快升級。抓住“中國製造2025”與“互聯網+”國家戰略結合點,堅持“從數字中來,到實體中去”,推動我省製造業體係重構、動力變革和範式遷移,實現傳統製造向高端、綠色、服務轉變。

  1.推動生產研發智能化。圍繞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紡織服裝、輪胎、食品加工、家用電器、化工、建材、冶金、醫藥等10大重點領域,實施智能製造“1+N”提升工程,推進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及裝備在關鍵環節深度應用。支持勞動力密集型、作業環境惡劣、高安全風險等行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經營管理等各環節融合應用,支持企業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工藝規劃仿真等技術,構建企業“智慧中樞”,建立數據采集分析係統和製造執行係統,實現全供應鏈、全生產線、全生命周期科學管控,推動流程優化和模式重塑。到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7%以上,傳統產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以上。

  2.推廣智能製造新模式。培育推廣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網絡協同製造、遠程運維服務、眾創眾包等智能製造新模式,加快製造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製,依托骨幹企業,構建顧客對工廠(C2M)的產品定製平台,實現數據驅動的智能研發、生產執行、物流配送及客服運營,打造一批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樣板。發展網絡協同製造,強化供應鏈上下遊企業在產品設計、製造、管理和商務等領域異地協同,建設一批網絡協同設計製造行業應用平台。在鋼鐵、石化等行業推動精密供應鏈管理、智能物流、零庫存等新模式發展。發展遠程運維服務,支持企業建立雲服務平台,創新設備異地維護、主動式智能預測、遠程係統升級、方案優化等新型服務模式。發展眾創眾包,支持濟南、青島、淄博等市建設國家級、省級互聯網型開放式工業設計中心,鼓勵骨幹企業打造行業眾包、眾設公共服務平台,推廣在線交互研發設計、眾包設計等新模式。

  3.提升核心技術裝備水平。引導支持省內裝備製造龍頭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加強產學研用緊密合作,重點突破智能製造基礎理論和技術、工業大數據技術、智能傳感、控製優化與建模仿真技術、製造工藝設計智能化與數據庫構建技術等。鼓勵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智能製造研發機構、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加強裝備自主研發,大力開發減速器、伺服電機、高檔數控係統等核心部件。麵向焊接、搬運、塗裝、加工、檢測等關鍵工序,重點發展數控機床及智能化成套裝備、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及激光製造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每年評選一批山東省首台(套)先進自主智能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產品,加快示範應用和市場推廣。

  

 

  (三)引領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圍繞挖掘消費潛力、增強供給能力、激發市場活力,推進數字技術與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融合滲透,加快組織形式、商業模式、管理方式革新,持續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不斷釋放數字化現代服務業發展潛能。

  1.壯大數字生產性服務業。以產業升級需求為導向,加快發展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數字化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生產服務體係專業化、高端化發展。支持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建設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台,穩妥開展網絡銀行、網絡證券、網絡保險等業務,規範發展互聯網支付業務及區塊鏈等新型金融業態。支持金融監管部門和省管金融企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重構風險管理、業務運營和服務模式。支持青島市建設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立全省物流大數據中心,推動跨運輸方式、跨部門、跨區域信息共享;鼓勵發展“互聯網+”車貨匹配、船港貨匹配、無車承運人等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智慧港口示範工程,建設“貨運一單製、信息一網通”港口電商和物流運作體係。發展差異化消費品設計,圍繞家具家裝、消費電子、動漫影遊等領域,開展產品定位、外觀形象、結構功能等數字設計;利用BIM等技術發展特色化建築設計,提升城市、建築、園藝規劃設計服務水平;發展精準化廣告設計,提升營銷企劃、廣告創意、媒介投放等環節精準度。

  2.發展數字生活性服務業。積極應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發展智慧精品旅遊、數字文化創意產業,提升生活智慧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按照全域旅遊“信息全覆蓋、產品全覆蓋”要求,完善好客山東網全域旅遊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一機在手,暢遊山東”。升級好客山東網服務功能體係,提升山東省旅遊公共服務平台在旅遊信息查詢、用戶評價、產品預訂、大數據分析等方麵服務水平。提升旅遊企業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完善以新媒體平台為核心的網絡營銷體係,多角度、多形式為遊客提供情景化服務。充分挖掘我省優秀文化資源,支持發展動畫動漫、網絡遊戲、數字化內容製作等數字服務創意,打造特色鮮明的齊魯數字文化創意產品。加強數字技術、聲光多媒體、多維顯示等技術應用,提升傳統演藝、展覽、公共文化場館及大型文化活動吸引力和感染力。

  3.培育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新零售、分享經濟、平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以跨界融合提升發展潛能。積極發展新零售,支持終端店麵、大型商超等市場主體依托知名電商平台,提升“魯產名品”知名度,推動產業集群電商化發展;鼓勵骨幹商貿企業及傳統便利店加快智慧化升級。加快發展分享經濟,培育智能製造公共生產設備分享平台,重點麵向初創企業加快辦公空間分享;培育發展共享出行、共享租住等新興業態;建設山東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台,促進創新要素在全產業鏈分享滲透。鼓勵發展平台經濟,引導互聯網平台企業與實體企業發展線上線下結合、跨界業務融合新模式,在醫療、社區、家政、教育、健康等領域發展一批大型生活服務平台。

  (四)發展特色高效數字農業。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環節集成應用,驅動農業“新六產”快速發展,壯大以智慧農業為引領的農業新動能,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1.培植數字化“新六產”。瞄準農業“新六產”發展導向,以數字化推進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三鏈重構”。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積極創建農村電商示範縣,加快培育農產品電商平台和服務企業,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電商平台,支持濰坊、臨沂、日照、菏澤等市打造“中國農產品電商之都”。培育“互聯網+訂單農業”,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建立產銷銜接服務平台,實現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數字化發展,推廣基於互聯網推介和自媒體平台的營銷交易模式。推動數字技術在現代循環農業發展中的應用,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到2022年,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660億元,成為全國農產品電商發展高地。

  

  2.創新發展智慧農業。圍繞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和水產養殖、林特產品生產等重點領域,在全省建設一批示範作用顯著的智慧農業園區和示範基地,鼓勵成套數字技術解決方案規模部署,提升農業生產實時監控、精準管理、遠程控製和智能決策水平。加快農機、灌溉設施、漁船、養殖等農業裝備數字化改造,推廣農業機器人等新型裝備,實現裝備智能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推進科研成果、育種基地、種子企業、生產基地、加工中心等信息互通,發展智慧種業信息服務。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貯藏、包裝、運銷各環節數字化改造提升,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

  

  3.完善農業信息服務。加快建設“1+10+N”全省智慧農業雲平台,全麵提升農業部門服務、監管和決策分析能力。推進益農信息社建設,提供農業政策法規、市場動態、專家谘詢、農技普及等信息服務。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信息化建設,鼓勵利用數字技術開展農業生產經營全程托管、農業植保、病蟲害防治、農機作業、農業氣象“私人定製”、農業保險等服務。推進農業政務信息係統建設和應用,提升農業行業統計監測、監管評估、信息管理、預警防控、指揮調度、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管理效能。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加快完善山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係,推進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設,打造“食安山東”質量品牌。到2022年,建成係統互聯互通、數據在線共享、服務全省“三農”的智慧農業服務體係,建設7萬個長效運營的益農信息社。

  五、打造政府數字治理新模式

  堅持理念創新、技術創新、製度創新並舉,建設高效透明數字政府,創新數字化治理模式,構築信息惠民服務體係,提升省級統籌、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的現代化數字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建設高效協同數字政府。以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和構建立體數字治理體係為落腳點,提升電子政務協調能力和業務協同能力,推進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試點省建設,實現審批流程更簡、政務服務更優、監管能力更強。

  1.構築一體化政務平台。按照“統一機構、統一規劃、統一網絡、統一軟件”總體要求,優化調整全省政務雲布局,建成全省統一的行政服務雲和政務雲災備服務體係,加快推動業務係統雲化遷移。統籌政務內網建設和應用,提升政務外網服務能力,實施互聯網出口整合計劃、業務專網整合遷移計劃。推動省市縣三級網絡會議係統、視頻監控係統接入統一平台管理。到2022年,全省政務雲服務體係基本完善,形成“一片雲、兩張網”管理模式,電子政務外網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業務支撐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2.高水平建設省數據大廳。充分運用政務信息係統整合共享成果,強化整合共享應用成效,為政府數據整合、資源共享、分析挖掘創造條件,開展政務大數據在社會感知、綜合分析、預警預測、輔助決策等領域的示範應用。到2020年,建成具備數據采集、數據處理、預警預測、可視化呈現等功能,集資源配置、運行調度、決策支持、融合應用、展示交流、宣傳普及為一體實體性的省數據大廳,在數字山東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3.打造“山東通”高效政務品牌。依托省電子政務外網行政服務域,建立全省統一的業務協同平台,對接各市市級平台和各部門辦公係統,打破“業務孤島”,在全省範圍內推廣使用統一公務郵箱,實現政府內部辦公、監督、決策、協調等業務係統的貫通協同。加強各類移動辦公網絡和終端安全管理,搭建全省一體化移動辦公服務平台,推動非涉密辦公業務向移動端應用延伸。2018年年底前,建成“山東通”手機APP移動辦公平台,在全省政府機關開展電子公文“限時辦結全程留痕”工作;2019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各單位主要內部辦公業務的互聯互通和協同辦理;到2022年,建成全省各市、各部門集電腦(PC)端和移動端為一體、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業務協同體係。

  4.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按照國家政府網站發展指引要求,進一步規範全省政府網站設置,完成全省各類政府網站整合集中管理,打造整體聯動、高效惠民的網上政府門戶。整合部門麵向社會服務的政務信息係統,完善全省政務服務平台功能,形成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支撐體係。完善省級政務服務中心,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規範化、標準化,鼓勵應用數字證書、電子簽章等技術,完善“目錄清單+實施清單”管理模式,實現省級行政許可事項辦理“一次辦好”。到2020年,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形成省級統籌、整體聯動、部門協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

  

  (二)提升數字社會治理水平。圍繞應急指揮、平安山東、防災減災、環境資源、智慧交通、信用治理等領域,加快構建“數據彙聚、在線監測、事中監管、協同聯動”一體化社會治理體係,推動治理模式由低效到高效、被動到主動、粗放到精準變革。

  1.完善數字應急指揮體係。建設完善省公共安全應急響應和指揮決策一體化平台,整合部門信息資源,推動高效互通共享。向上對接國家應急平台體係,為國務院應急平台提供業務和數據支撐,向下逐步貫通各市、縣(市、區)應急平台,健全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分級負責、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細化處置流程,完善保障高效、標準規範、架構合理的數字應急管理體係。

  2.建設數字“平安山東”。整合提升全省食品藥品事前、事中、事後各類監管平台,深入開展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實施精準監管,健全產品質量大數據監管、信用監管、多方參與的新型監管機製。完善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監管巡察信息平台,構建安全生產大數據中心,推進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係建設,實現關口前移、精準監管。擴大交通運輸實時動態監測覆蓋範圍,強化危險化學品運輸全程聯網聯控。

  

  3.構建數字防災減災體係。建設山東防災減災救災網、山東自然災害輿情監測係統、省市縣三級救災儲備物資管理係統,提升“災害事前預警、事中上報、事後處置”智能化水平,增強自然災害早期預警、風險與損失評估、信息共享發布能力和減災處置能力。全麵普及手機APP移動報災,建立“預警信息+災害信息員”實時信息推送機製。推進市、縣(市、區)減災中心建設,形成全麵互通的省市縣三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係。到2020年,17市和30%的縣(市、區)建成本級減災中心;到2022年,全省基本建成高效運行的現代化防災減災體係。

  4.加強環境資源運行監測。以生態環境數據支撐平台、信息資源中心和業務應用平台為主體,構建空天地一體、全省聯網、上下協同的生態環境數字監測網絡,實現環境治理與修複、汙染源、生態保護、生態狀況監測等領域全覆蓋。推動省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和山東省國土空間大數據中心建設。完善智慧山東時空信息雲平台,推動在國土資源、生態文明、現代物流、智能交通等行業應用。實施智慧節能應用示範工程,建立節能服務和監管平台,開展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推動智能電網、儲能設施、分布式能源、智能用電終端協同發展。

  5.深化智慧交通綜合治理。推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完善各市公路網信息采集體係,推動數字高速建設,為智能網聯汽車應用提供支撐。加快京杭運河數字航道建設,提升智能通航服務水平。全麵實現重點運輸載具聯網聯控,促進行業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加快省運政信息平台與各市執法平台聯網升級,提升行政管理和執法能力,強化交通運輸行業建設和運輸市場監管,為“信用交通”建設奠定基礎。加強交通運輸、公安、住房城鄉建設、氣象、文化旅遊等部門協同,推進各級交通運輸數據的彙集、共享和開放,建設涵蓋公路、鐵路、水路、民航、城市道路、城市客運、道路貨運、停車及氣象等領域的交通運輸數據支撐平台,積極開展交通大數據智慧應用。建設多層次綜合運輸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票務平台,推行“一站式”查詢交通出行信息服務。推進“智慧信號燈”、智能停車等設備部署,緩解城市“擁堵病”。

  6.強化“信用山東”數字支撐。建設覆蓋全省各行政區域、信用主體和信用信息類別的山東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以信用為核心的社會治理和市場監管機製。完善省級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和共享平台,推進與國家、省級各部門、各行業、市縣公共信用信息的縱橫聯通。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山東),加快構建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製。支持依法合規開展基於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企業征信,建立完善企業信用體係,打通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最後一公裏”。建立健全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紅黑名單”管理辦法,規範各領域紅黑名單的認定和退出。提升濰坊、威海、榮成市國家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示範城市建設,建設一批省級社會信用體係建設試點示範城市。

  (三)構築信息惠民服務體係。發揮數字化在資源整合、部門協同、模式創新等方麵核心優勢,圍繞社保、教育、文體、扶貧、養老等重點領域,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信息惠民服務體係。

  1.提升智慧社保服務。以“一網一庫一卡一號”為重點,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智能業務、智慧服務、基礎支撐、大數據服務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雲計算平台,逐步實現各類公共服務事項從“同城通辦”“同市通辦”發展到“全省通辦”。全麵推廣社會保障卡,支持社會保障卡跨業務、跨地區、跨部門應用。提高12333電話政策谘詢及信息查詢服務能力。建設全省統一的社保公共服務信息平台,逐步實現實體大廳、網上平台、移動終端、自助終端、谘詢電話等多渠道一體化管理與集成銜接。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大數據應用平台,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在政策製定、精準服務和跟蹤評價等領域應用。  

  2.增加智慧教育供給。加快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全麵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升級教育城域網,完善數字化校園建設,強化“雲-管-端”設施配備。探索建立激勵有效的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機製,推動全省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標準建設,逐步擴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麵。建設山東智慧教育平台,實現各級教育應用、數據和用戶的互通,教育管理、教學和服務的融合,建成全省一體化的教育公共服務體係。到2022年,基本實現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形成基於“互聯網+”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教育服務新模式、教育治理新模式。

  3.豐富數字文體服務。整合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項目資源,完善山東文化惠民消費信息平台公共服務功能,構建覆蓋全省、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實施文化共享工程,加強“公共文化雲”、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地方傳統文化項目線上線下推廣、展示、銷售平台。支持融媒體中心建設,完善載體多樣、覆蓋廣泛的互聯網媒體傳播體係。發展“互聯網+智慧體育”,打造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網站、手機微網站等公共體育服務網絡信息平台,開通“15分鍾健身圈”電子地圖,為居民提供多元化、個性化健身貼身服務。到2022年,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均具備數字圖書館服務能力,80%以上文化館具備數字文化館服務能力。

  4.推廣智慧健康養老。創新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產品和服務,打造“孝潤齊魯·安養山東”品牌。加快濟南、淄博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建設,支持建設智慧健康養老創新中心、養老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和健康養老綜合服務平台。鼓勵各市創新智慧健康養老商業模式,探索民辦公助、企業自建自營、公建民營等多種運營模式,創新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谘詢等服務方式,完善基本服務由政府保底購買,高端需求由市場調配的運作機製。

  5.推進數字精準扶貧。落實“八個精準”要求,聚焦“4個2”深度貧困地區,依托全國扶貧開發信息係統,進一步完善提升省扶貧開發綜合平台功能,借助全省政務信息共享平台數據資源,探索建立部門間數據共享比對機製,不斷提高建檔立卡數據質量,實現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推動大型電商企業與貧困區縣的深度合作,鼓勵電商平台為貧困地區開設“精準扶貧館”等扶貧頻道,完善貧困地區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加快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支持貧困地區中小學建立遠程教育課室,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與貧困地區中小學的對接。開展網絡遠程教育,加強縣鄉村各級幹部和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網絡技能培訓。

  6.完善數字救助體係。整合民政、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市場監管、稅務、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總工會等部門數據,建設“大救助”綜合管理體係。準確全麵掌握城鄉低保對象、城鄉特困人員、孤兒、困境兒童、城鄉低收入家庭對象、困難職工等社會救助目標群體的戶籍、收入、財產等狀況,提高相關部門城鄉救助等對象認定精準度,進一步提升我省低收入群體精準救助和兜底脫貧攻堅能力。

  六、實施重點突破行動

  圍繞服務重大戰略、補齊發展短板、打造發展特色,把工業互聯網、新型智慧城市、數字園區建設、國際數字合作、“互聯網+醫療健康”、數字鄉村建設等重點突破行動擺在優先位置,精準聚焦發力,力爭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工業互聯網突破行動。行動目標:到2022年,全省工業互聯網網絡、平台、安全等三大功能體係不斷完善,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新模式、新應用普及水平全國領先,我省製造業與互聯網實現深度融合。

  1.打造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生態。支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加快突破數據集成、平台管理、開發工具、微服務框架、建模分析等關鍵技術,參與製定國家和行業標準,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平台建設開發者社區,開放工具包和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打造山東工業APP開發生態。培育協同設計、協同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金融等平台應用新模式。到2022年,建設2-3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20個行業型優勢工業互聯網平台。

  2.實施工業互聯網示範工程。在石化、機械、紡織等行業樹立一批工業互聯網深度應用標杆,發展基於數據的工藝優化、流程優化、設備維護與事故風險預警等應用。推動低成本、模塊化工業互聯網設備和係統在中小企業部署應用。推廣國家級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工業互聯網落地模式,推廣濰柴、康平納等智能化生產,“好品山東”工業電商、海爾互聯工廠等新模式。組織實施千萬工業設備“上雲”工程,推動中小企業平台係統、業務係統、工業設備上雲等,打造“雲行齊魯”區域品牌。到2022年,全省上雲企業突破30萬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企業達到1000家,形成1-2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

  3.健全工業互聯網綜合支撐體係。依托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加快突破標識解析係統安全、平台安全、數據安全、可信芯片等核心技術和產品。支持省內高校、科研機構、優勢企業參與標識解析、控製和應用協議研製工作,開展標識試驗和規模應用試點。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國家節點在我省落地。支持山東工業互聯網聯盟、平台企業、科研機構共建測試驗證平台。支持海爾集團牽頭成立“山東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產業聯盟。積極參與國家工業互聯網標準製定,建設省內統一的應用環境和標準。推動企業互聯互通改造,加快WiFi、低功耗局域網、射頻識別等技術在重點場景應用。

  (二)新型智慧城市突破行動。行動目標:到2022年,分級分類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形成“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的新型智慧城市體係,爭創一批國家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慧城市群。

  1.推進分級分類建設。濟南、青島市注重發揮區域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綜合運用數字技術解決“大城市病”,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標杆。支持各市提升社保、醫療、教育、文化等民生領域智慧化應用,加強城市一體化運行監控和聯動指揮建設。鼓勵各縣(市、區)充分利用省市兩級數據中心和雲平台,構建城鄉聯動、資源共享的智能化網格管理體係,推動城市信息惠民服務延伸下沉。支持青島西海岸新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等開展智慧新城新區試點,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化建設,形成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樣板間”。探索建立新型智慧城市群聯席會議和輪值製等有效的城市群合作機製。

  2.構建城市“智慧雲腦”。加強社會治理領域數據資源彙聚整合和挖掘分析,打造集資源配置、運行調度、決策支持、融合應用、展示交流、宣傳普及於一體的省市兩級數據大廳。深化與領軍互聯網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加快推進城市“智慧雲腦”技術研發和建設實施,提供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和調控方案,支撐城市自我調節、智慧運行。到2022年,濟南、青島、煙台等市“智慧雲腦”運行體係基本完善,各市基本建成市級數據大廳,實現城市治理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

  3.打響“愛山東”惠民服務品牌。整合教育、醫療、交通、旅遊、養老、電商等服務資源,開發全省統一的移動應用雲平台,以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形式,提供“吃、住、行、遊、購、娛”和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等全方位便捷服務。推動智慧應用模式創新,綜合應用移動支付、互聯網實名認證等技術,推動居民證件卡和各類IC卡向手機端集成,全麵實現“一機在手、通行全省”,豐富智慧生活體驗,打造“指尖上的山東”。

  4.構建“數字鏡像城市”。推動各市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與其他規劃“多規合一”,統籌優化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總體布局。推動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市政設施,地下管線、管廊等數字化展示、可視化管理。實施“智慧住建”行動,開展綠色智慧住區、智慧建築、智慧建造、智慧市政、智慧城管等示範應用。推進市政公用、環境衛生、交通設施、地下管線改造和數據普查,拓展窄帶物聯網應用範圍,構建城市公共設施感知管理係統,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5.完善智慧城市服務支撐體係。研究製定《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實施指南》《新型智慧城市ICT基礎設施通用要求》等標準規範。搭建智慧城市發展服務平台,構建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涵蓋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麵的一體化、專業化、協同化的公共服務體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依托山東省智慧城市產業、服務和技術聯盟,開展政策研究、標準製定、發展評估、項目示範和產學研合作等工作。

  (三)數字園區建設突破行動。行動目標:到2022年,建設一批優勢突出的特色數字小鎮和數字經濟園區,引進培養一批創新能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產值規模大的數字經濟領軍企業,打造國內一流的數字經濟產業新高地,成為驅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1.提升數字經濟園區。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協同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做強大數據、雲計算等核心支撐產業,加快發展智能製造、智慧農業、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等關聯產業。加大園區政策支持,加快建設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青島西海岸新區創智產業園、煙台大數據產業園等一批綜合型、專業型、特色化產業園區。積極爭取國內外領軍企業在山東省設立綜合總部、地區總部和功能總部,重點培育一批省內總部企業,形成區域性數字經濟總部基地。到2022年,打造20個以上產業集聚、特色突出、帶動能力強的綜合型數字經濟產業園。

  2.發展特色數字小鎮。鼓勵各市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積澱和地域特征,以互聯網與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功能、特色建築融合為主題,建設一批互聯網產業小鎮、智能製造小鎮、電商小鎮和夢想小鎮。突出理念創新、製度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集聚創新創業、金融投資、產業孵化等高端要素,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體係。支持濟南中國重汽小鎮、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小鎮、青島騰訊雙創小鎮、濰坊坊子地理信息小鎮、日照白鷺灣科技金融小鎮、臨沂華大基因健康小鎮等特色數字小鎮建設。積極推行創建製,幹中給政策、幹成授牌子,中間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加大政策扶持和經驗推廣。

  3.培育數字龍頭企業。推進與國際龍頭企業在數據服務、技術研發、創新孵化等領域深度合作,深化與華為、阿裏巴巴、京東、蘇寧等國內領軍企業戰略合作。支持骨幹企業加快突破核心技術,打造優勢品牌,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兼並重組。支持製造企業深入推進智能製造,積極布局工業互聯網。鼓勵農業、服務業龍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試點示範,培育融合數字技術的新產品和新服務。在電商、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培植一批平台型生態企業。實施創新百強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到2022年,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經濟領軍企業,培育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骨幹企業20家以上,培育“獨角獸”企業20家以上、“瞪羚”企業300家以上。

  4.扶持中小微創新企業。依托山東大學、濟南高新區、青島高新區、淄博張店區、威海火炬高新區等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和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一批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孵化器、創客空間、眾創空間,優化褒獎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環境,打造數字經濟企業家成長搖籃。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留學人員來魯創業三大支持計劃。實施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培育一批數字經濟單項冠軍和細分行業排頭兵。加大互聯網企業創新創業扶持力度,健全完善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到2022年,建設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數量分別達到300家和600家以上,在孵企業和創客團隊超過3萬家。

  (四)國際數字合作突破行動。行動目標:到2022年,我省與日韓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深入開展數字經濟交流合作,建設形成一批帶動作用突出的示範園區,商貿、物流和科技創新等領域數字化合作成效顯著,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對外合作新高地。

  1.建設中日韓數字經濟合作引領區。充分發揮對日本、韓國區位和合作優勢,不斷完善交流合作機製,深化電子信息製造、智能製造、車聯網、跨境電商、數字內容、智慧零售等重點領域互惠合作。推動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建設,支持青島、煙台、威海等市建設數字經濟合作產業園,吸引日韓信息技術企業在山東省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形成中日韓數字經濟產業合作集聚高地。支持省內骨幹企業、研究機構、行業組織搭建對日、對韓數字經濟交流平台,推動三國企業在前沿技術創新、新興產業培育、國際標準研製等方麵務實開展合作,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2.深化數字絲路合作。完善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為省內企業提供產能合作、境外園區建設、風險預警等信息。推動組建“一帶一路”數字經濟戰略聯盟,聯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金融機構建設數字絲路市場拓展平台,推動全球數字和金融資源整合。支持骨幹企業依托“一帶一路”國家雲服務中心在沿線國家建設國家級數據中心,為當地提供教育、金融、稅務、農業、城市等智慧數據服務。建立一批數字絲綢之路經濟合作試驗區,深化在信息基礎設施、跨境電商等領域務實合作。建立“選擇山東”招商專業網站,宣傳推介重大項目和政策。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數字人文合作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認同。

  3.優化商貿物流合作渠道。支持青島市建設全國首個“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深化青島、威海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支持濟南、煙台、濰坊、日照、臨沂等市創建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一批跨境電商園區。支持骨幹企業開展國際電商貿易,持續壯大跨境電商隊伍。建立山東品牌網上展示中心,增強品牌產品國際影響力。建設國際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實現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多式聯運物流信息彙聚共享。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一站式作業、一體化通關。

  4.提升科技創新合作水平。推動建立跨國技術轉移中心,統籌開展技術研發、標準製定、技術合作等活動,推動形成相互確認的電子認證、電子簽名和雲計算可信服務、機房綠色節能、大數據服務、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等交流合作。圍繞跨境電商、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信息技術創新熱點領域,形成一批示範性強、帶動性強的重大技術合作項目,不斷完善數字絲路技術合作配套政策體係。

  (五)“互聯網+醫療健康”突破行動。行動目標:到2022年,建成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高標準建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遠程醫療、分級診療、雙向轉診信息服務體係基本覆蓋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形成惠及民生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係。

  1.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規範國家、省、市數據共享交換機製,建設完善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實現全省健康醫療數據與人口、法人、空間地理、環境等基礎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享。二級以上醫院整合院內各類係統資源,健全醫院信息平台功能,提升醫院管理效率。逐步實現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曆、檢查檢驗結果在各級、各類醫院之間共享和在不同層次醫療衛生機構授權使用。

  2.普及“互聯網+醫療服務”。鼓勵實體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提供在線健康谘詢、複診服務和遠程指導。建成全省居民健康身份統一注冊及主索引標識認證體係,在全省全麵推廣應用電子健康卡,實現跨機構、跨地域醫療衛生服務“一碼通”。推動居民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在線查詢,實現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與電子病曆數據庫互聯對接、動態更新。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動醫聯體內信息共享、診療互認。構建省市縣鄉(村)四級遠程醫療服務體係,向醫聯體內醫療機構提供遠程診療、培訓服務。

  3.發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依托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探索建立跨學科、多層次和全麵、係統、數字、可視的“全息數字人”,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鏈。鼓勵醫院健康信息係統升級換代,支持發展嵌入式軟件、無線傳感、人工智能、醫用機器人、生物三維打印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在醫療機構推廣應用。開展智能醫學影像識別、病理分析和多學科會診以及多種醫療健康場景的智能語音技術應用。

  (六)數字鄉村建設突破行動。行動目標:到2022年,鄉村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全麵提升,鄉村網絡文化和智慧旅遊繁榮,彌合城鄉數字化發展差距,數字鄉村成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重要支撐。

  1.升級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大力實施“寬帶鄉村”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和資源傾斜力度,引導電信運營企業大力投資建設農村網絡,提高農村地區光纖寬帶接入能力。加大對農村移動通信基站鐵塔建設的支持力度,在山區和島礁等區域綜合運用各類無線技術手段,不斷擴大4G無線網絡覆蓋範圍,加快推進5G網絡布局,實現農村地區移動寬帶網絡人口全覆蓋。落實農村網絡提速降費政策,鼓勵電信運營企業推出麵向貧困戶的網絡資費優惠。到2022年,農村100Mbps以上固定寬帶用戶占比達到85%。

  2.強化數字化社會治理。完善鄉村網格化管理,整合人、地、物、事、情、組織等要素信息,數字化提升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推進鄉村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和應用,向人民群眾有條件的開放視頻監控圖像,打造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的農村治安防控體係。借助數字技術創新農村群眾工作方法,健全完善村居、社區人民調解組織網絡,推行智慧民調係統。加強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媒體應用,形成群眾問題由群眾解決新機製。到2022年,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覆蓋率達100%。

  3.豐富鄉村數字化服務。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覆蓋,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服務體係。建設政策、農村生活於一體的服務係統和手機APP,推進信息精準投放。發展鄉村數字化教育,推動遠程教育應用普及。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數字化改造,積極發展遠程醫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農村延伸。建立空間化、智能化的新型農村統計信息綜合服務係統。鼓勵各地開展鄉村數字技能培訓,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水平。到2022年,鄉村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一門式”辦理,益農信息社基本實現全覆蓋。

  4.發展鄉村智慧文旅產業。加快鄉村數字圖書館、鄉村文化網上展館等公共文化網絡載體建設。創作一批反映齊魯鄉村風貌、農民生產生活的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影視劇等新型文藝作品,運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平台推進優秀鄉村文藝作品傳播。借鑒浙江安吉美麗鄉村建設經驗,開展智慧鄉村旅遊示範。加強鄉村景點、農家樂、鄉村酒店、公共交通、特產展銷中心等旅遊資源信息整合和線上營銷,打造一批具有齊魯特色的智慧鄉村旅遊品牌。

  七、保障措施

  加強統籌協調,健全工作機製,完善數字山東建設頂層設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狀,確保規劃實施有抓手、有載體、有成效,順利實現各項任務目標。

  (一)加強統籌協調。在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數字山東建設推進機製,加強對數字山東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推進落實。以規劃為統領,加快完善“1+N”的政策體係,提升政策協同水平,編製實施《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專項規劃》和《山東省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方案》。各級、各部門2018年底前編製細化實施方案。充分發揮省電子政務和大數據專家委員會作用,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專家谘詢製度。開展數字經濟試點,發揮示範帶動效應。加強規劃實施督促檢查和跟蹤分析,構建符合數字山東建設新趨勢的統計指標體係,建立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機製,製定發布“山東信息化發展指數”,健全評估考核機製。

  (二)健全監管體係。充分考慮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特征,將平台、企業和消費者等數字經濟生態重要參與主體納入治理體係,發揮各方治理比較優勢,堅持柔性監管與剛性監管並舉,完善多元協同治理方式。完善數字山東法規規章製度保障體係,圍繞電信基礎設施建設保護、信用治理、互聯網管理、電子政務等內容研究出台相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2018年年底前編製實施《山東省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管理辦法》。落實《山東省政務信息係統項目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實行省級電子政務建設和運維全口徑備案。完善社會信用體係建設,推動開展《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立法。

  (三)強化人才支撐。建立數字人才需求目錄和人才數據庫,加強對數字人才引進、培養和集聚的政策支持。依托國家和省“千人計劃”“外專雙百計劃”“海創山東”人才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引進和培養一批數字領域急需緊缺的技術領軍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實施“企業博士(後)集聚計劃”,加大企業引進數字領域青年創新人才力度。優化我省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設置,鼓勵學校增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數字領域相關專業,加強專業型、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鼓勵骨幹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建立人才實訓基地,培養產業急需的數字應用人才。積極推進首席信息官製度建設,加大企業組織結構、管理流程和管控模式再造。加大數字領域專業培訓力度,提升各級公務人員、企業家、創業者群體數字素養,不斷增強數據共享、獲取、分析和運用能力。

  (四)完善創新政策。組織實施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智慧工廠等領域重大創新工程,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圍繞智慧海洋、E超算等重點領域,加快實施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實施省級以上創新平台“倍增計劃”,圍繞數字經濟領域布局建設一批省級及以上創新中心、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推動建設山東省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支持合作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區塊鏈創新研究院,鼓勵成立數字經濟領域協同創新聯盟。落實好省級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和省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政策。對承擔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任務、進入示範性國家技術轉移機構範圍的服務機構,一次性給予最高600萬元獎勵。推進專利文獻數據與商標、版權、工商、統計、商業等數據的關聯融合,完善知識產權數字化評議製度。開展信息和數字經濟重點產業領域核心技術專利(群)培育工作,對認定的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群)給予100萬元專利經費補助。加大“創新券”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接受科技服務所產生的費用納入省科技“創新券”補助範圍。

  (五)加大資金支持。省財政在統籌整合信息化建設、電子政務等財政資金基礎上,設立“數字山東”專項資金,集中支持電子政務、數字經濟、大數據應用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重大專項、集成電路、信息安全等專項資金支持。各級政府將“數字山東”建設資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引導相關創新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向數字經濟領域傾斜。對數字經濟相關創新成果優先納入政府采購目錄,推動數字經濟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認真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創投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在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框架下,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母基金,鼓勵天使基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等各類投資機構參與數字山東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開發信息科技融資擔保、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增信等產品和服務,推進信息資產作為生產要素投資入股、質押融資。積極開展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探索投貸聯動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經濟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通過多種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六)優化發展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麵實行並聯審批、陽光審批、限時辦結等製度,深化“一次辦好”改革。調整清理不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行政許可、商事登記等事項及相關製度,營造審慎包容的製度環境。支持高水平舉辦青島國際軟博會、中國(濟南)“信博會”等會議,打造引資、引技、引智平台。麵向數字經濟行業龍頭、科研機構,定期組織策劃數字經濟專題招商推介。加強協調服務和要素保障,對數字經濟重大項目實行“一企一策”。鼓勵省內企業、科研院校主導或參與數字經濟、新型智慧城市等領域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製修訂。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規規章製度保障體係及權利人維權機製,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積極發展第三方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大數據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全方位開展數字山東建設宣傳,推動各級政府、各行業領域牢固樹立數字化發展理念,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數字山東建設的良好氛圍。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

 


創澤智能機器人
創澤智能機器人
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領軍企業,涵蓋商用、家庭、特種等多用途的智能機器人產品體係,十幾年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

白皮書對各省情況進行了評價研究,提出了優化我國“新基建”發展的區域策略

《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 廣州高新區加快“新基建”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十條》

新基建10條提出,廣州開發區3年投入1億元,培育一批操作係統、數據庫、中間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簽軟件、網絡安全軟硬件領軍企業,構建完備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態,爭創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家級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

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實施方案

1.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智能信息網專項行動方案;2.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路網專項行動方案;3.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水網專項行動方案;4.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電網專項行動方案 ;5.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油氣網專項行動方案;6.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市政基礎設施網專項行動方案;7.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社會事業補短板工程專項行動方案。

廣西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加快數字廣西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廣西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與應用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成都市公園城市智慧綜合杆設計導則

成都市新基建政策,加快建設全麵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安全、綠色、活力、智慧、友好的城市街道,統籌協調街道相關設施集約化建設

上海5G產業發展和應用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

5G應用實現“十百千”的目標,即聚焦10大重點垂直行業領域,打造100家5G創新應用企業,培育1000個5G創新應用項目等

江蘇省:關於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幹政策措施

蘇政辦發〔2020〕31號,索引號:014000319/2020-00199,江蘇省增強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力和新動能,現提出政策措施

數字四川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雲上大會暨第七屆5G雙千兆和IPTV超高清節

5月17日,四川率先發布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舉行了四川“三新”產業鏈企業代表雲簽約儀式和“四川省數字經濟研究院5G創新應用中心”雲揭牌儀式

淄博:深化智慧醫療、智慧管線建設應用

淄博市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重點建設智慧醫療、智慧管線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在全省範圍內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建設經驗

濰坊:構建“掌上一窗”服務模式

濰坊市全麵落實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部署,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大力實施大數據戰略,以“城市大腦”建設為基礎,深化數據“聚、通、用”,支撐全市“流程再造”

威海:八領域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威海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重點建設十大應用場景,力爭在8個領域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聊城:創新多網格融合精細化治理模式

聊城以省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為抓手,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目標,打造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
資料獲取
新基建方案
== 最新資訊 ==
國標《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務功能與
人工智能之數據挖掘2020年第9期
噴霧消毒殺菌機器人
中國通信學會發布《全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戰
創澤集團受邀參加工信部 AI 精準賦能中
人工智能案例 依圖科技:不斷崛起的AI
2020年麵向人工智能新基建的知識圖譜行
破解AI工程化難題,AI中台助力企業智能
淺析我國消防機器人發展現狀與趨勢 | 山
【華為出品】智能體白皮書2020
“先行示範•智贏未來” 創澤
創澤集團牽頭起草的全國首個《應用於滅菌消
創澤集團智能機器人新品發布會!多款自主研
AIIA2020人工智能開發者大會開幕
人工智能人才發展報告:亞太地區創新與招聘
== 機器人推薦 ==
迎賓講解服務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迎賓、講解、導診...)

智能消毒機器人

智能消毒機器人

安防巡檢機器人

安防巡檢機器人

人工智能垃圾站

人工智能垃圾站


機器人招商 Disinfection Robot 機器人公司 機器人應用 智能醫療 物聯網 機器人排名 機器人企業 機器人政策 教育機器人 迎賓機器人 機器人開發 獨角獸 消毒機器人品牌 消毒機器人 合理用藥 地圖
版權所有 必威主頁 中國運營中心:北京 清華科技園九號樓5層 中國生產中心:山東日照太原路71號
銷售1:4006-935-088 銷售2:4006-937-088 客服電話: 4008-128-72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