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成與國際數字之都相適應的廣泛深度賦能格局
提升人工智能賦能的滲透度,聚焦產業發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務重點領域行業,打造一批麵向全球的全行業深度賦能應用,到2025年,形成10大類10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案例,培育500家智能化示範企業。
基本形成與國際數字之都相適應的廣泛深度賦能格局
提升人工智能賦能的滲透度,聚焦產業發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務重點領域行業,打造一批麵向全球的全行業深度賦能應用,到2025年,形成10大類10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案例,培育500家智能化示範企業。
基本建成創新活躍、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軟環境
持續提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影響力,完善人才鏈、資金鏈,集聚20個以上國際頂尖人工智能團隊,建成20個左右人才培養與實訓基地,完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梯隊建設,力爭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人才規模達到30萬人。
基本形成可複製推廣的人工智能敏捷治理的製度供給
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技術標準、知識產權、風險評估、測試認證、安全監管體係,參與10個國家或國際標準編製,年均申請發明專利1000件,探索建立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和城市管理指標體係,打造上海人工智能“融合生態”標誌性品牌。
附件:關於印發《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
- 創澤智能機器人
- 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領軍企業,涵蓋商用、家庭、特種等多用途的智能機器人產品體係,十幾年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
|
|
全麵支撐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為落腳點,聚焦五個新城等一批重點發展區域持續發力,連接體係鍛長補短;計算感知深根固柢;信息樞紐包容開放
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上海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超過2.2萬億元;產業基本具備自主發展能力;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生態
上海電子信息製造業構建一核三基四前五端產業體係,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核心先導領域,優先發展三個基礎支撐領域,大力發展五個終端創新領域
上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於國內外先進水平,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要突破,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湧現,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程度不斷加深
2025年,上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明顯增強,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堅實基礎,上海五個中心重要支撐
滬府辦發〔2021〕29號,到2025年上海全麵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奠定堅實基礎
上海六部門共同印發了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類十四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目錄包括基礎研究類,應用技術類,實驗技術類,成果轉化類和科技支撐類等領域的23大類239小類人才
十四五期間將加大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推進浦東綜合交通樞紐、千座公園計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