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澤機器人
CHUANGZE ROBOT
 
  當前位置:首頁 > 新基建 > 重慶市政策 > 2020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服務機器人聯盟      編輯:創澤      時間:2020/4/21      主題:其他   [加盟]

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11日在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 唐良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重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們感恩奮進、砥礪奮鬥的一年。4月15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指導,要求我們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賦予重慶新的重大使命,給了我們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最強大的動力和鞭策;8月26日,總書記再次向智博會發來賀信,為我們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倍感振奮、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凝聚起建功新時代、創造新業績的蓬勃力量。

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重慶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落實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八項行動計劃”,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堅決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功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係列活動,全市政治生態整體向好,幹部群眾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全麵從嚴治黨紮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經濟運行逐步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增長6.3%、達到2.36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工業經濟逐步回暖,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服務業支撐力增強,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1.3%。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7%。

——高質量發展態勢更加明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6%、11.6%。區域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預計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到460億元、增長12.1%,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5件、增長15.2%。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扣除減稅因素後全市稅收增長6.6%左右,市屬國企利潤總額增長8.4%,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5%左右。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動態清零,城口、巫溪、酉陽、彭水4個縣能夠摘帽,11.44萬貧困人口脫貧,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12%。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6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5%。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銀行業不良率、小貸不良率、融資擔保代償率均處於全國較低水平,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城鄉麵貌發生可喜變化。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新建“四好農村路”2.5萬公裏,建成入戶便道6762公裏,改造農村危房3.9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9.7%,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3%。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加快建設,改造棚戶區5萬戶,完成坡坎崖綠化美化地塊125個、577萬平方米,開工建設11條重點特色山城步道,累計利用邊角地建成社區體育文化公園50個,城市綜合管理七大工程紮實開展,幹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遊的城市環境正加快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9.8%。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學前教育普惠率、義務教育鞏固率分別達到81.6%、95%。“三通”緊密型醫共體試點覆蓋18個區縣,縣域內就診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一年來,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麵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堅持以穩求進,努力穩住經濟基本麵,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穩就業,落實援企穩崗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著力穩金融,加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投放力度,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全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5100億元左右,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長15.1%。著力穩外貿,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全市進出口總值增長11%,對東盟、歐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43.2%、8.4%、32.1%。著力穩外資,實行重大外資項目“直通車”製度,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外商投資主體增至6000餘戶。著力穩投資,堅持周調度、月通報、季點評,開展重大項目視頻調度,深化與航天科技、華潤集團、中鋁集團、三峽集團、中鐵、中建、中交等78家央企合作,工業投資增長8.8%,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保持穩定,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7%。著力穩預期,出台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為企業減負降本1000億元左右,工業用電量、用氣量、貨運量等先行指標走勢向好,日均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200戶,招商引資簽約項目正式合同額突破1.4萬億元,良好社會預期加快形成。

(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抓好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獲批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5%左右。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華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海康威視重慶基地二期等項目落地,紫光華智數字工廠、瑞聲智能製造產業園等項目開工,聯合微電子中心、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工業大數據製造業創新中心等項目投入運營,智能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4%。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1280個,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140個,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39%。全麵推行“雲長製”,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和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加快建設,禮嘉智慧公園建成投用。鞏固提升支柱產業。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落實汽車產業“1+2”政策和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等專項政策,出台生物醫藥、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專項政策,啟動消費品工業品牌培育專項行動,汽車產業加速轉型,電子、材料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3%、14.7%,裝備、醫藥、消費品產業較快增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編製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計劃,啟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解放碑納入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累計建成百億級商圈12個,夜經濟成為消費新動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7%,網絡零售額突破1200億元。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5.2%。金融業增加值增長8%。獲批國家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舉辦國際性展會論壇153場,智博會、西洽會、重慶英才大會、中新金融峰會等展會成效明顯。“曬文化·曬風景”成為文旅營銷、經濟美學的創新範例,帶動旅遊總收入增長32.1%,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

(三)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推進全方位開放。落實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推動形成西部12省區市和海南、廣東湛江“13+1”合作共建機製,鐵海聯運班列開行923班、增長51%。中歐班列(重慶)開行超過1500班,運輸重箱量和貨值增長均超過48%。19個國家級開放平台引領輻射功能增強,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累計簽約項目204個、總金額超過300億美元,重慶自貿試驗區形成240項製度創新成果、新增注冊企業超過1.2萬戶,兩江新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取得新進展。果園港區口岸開放,涪陵綜保區封關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主要業務全覆蓋,重慶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一步壓縮。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國際友城達到48個,駐渝領館增至12家,過境免簽延長至144小時。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獲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和整市推進農村產權製度改革試點。出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麵完成機構改革任務。深入推進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政務服務“線下一窗受理”“線上一網通辦”效率大幅提升,“渝快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支持困難企業改革脫困、轉型發展。新增上市公司5家。推進創新資源集聚。實施重慶高新區、經開區體製改革和擴容升級,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加快兩江協同創新區發展。加大“雙一流”建設支持力度,啟動6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10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新增超聲醫學工程、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2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創建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啟動建設,引進新型研發機構31家。實施重慶英才計劃,引進各類緊缺優秀人才7000餘名。獲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規模達到66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1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1.6萬家。

(四)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新建高標準農田150萬畝,新增特色產業種植麵積140萬畝,成功創建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巴味渝珍”品牌授權農產品達到431個,農產品加工產值、鄉村旅遊綜合收入、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10%、20%、35%。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和“三社”融合發展穩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占比降至22.1%。“大棚房”整治任務全麵完成。實施三峽後續項目519個。紮實推動城市提升。形成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提速實施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紮實推進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鄭萬高鐵、渝湘高鐵主城至黔江段、重慶東站等項目加快建設,渝昆高鐵、成渝鐵路主城至江津段改造項目開工,黔張常鐵路開通運營。加快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璧銅線開工建設,環線海峽路至二郎段、尖璧線建成投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裏程達到329公裏。編製實施高速公路網規劃,奉建高速、巫開高速等445公裏項目開工建設,潼榮高速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總裏程達到3235公裏,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江北機場國際航線增至95條,旅客吞吐量達到447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41萬噸,巫山機場、永川大安通用機場通航。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嘉陵江利澤、烏江白馬、涪江雙江航電樞紐開工建設。持續完善城市路網,龍洲灣隧道、新南立交等項目建成通車,全國市政最長山嶺隧道——鐵峰山隧道全線貫通,城市公交優先道增至160公裏。開通5G基站1萬個,布點覆蓋38個區縣。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編製完成“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規劃方案,實施“清水綠岸”工程,啟動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保護提升。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不斷深化,“馬路辦公”督辦解決問題13萬個,數字城管覆蓋率達到90%。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立市級統籌協調機製和分區域協調發展聯席會議機製,實行市領導包片聯係,加強規劃統籌和分類指導,著力構建“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格局。川渝“2+16”合作協議簽訂實施,渝桂、渝黔、渝陝等合作取得新進展,與西部地區協同聯動發展持續增強。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強化生態保護修複。嚴格管控生態空間,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試點,治理水土流失麵積1426平方公裏,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1%。獲批開展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編製實施廣陽島片區總體規劃。縉雲山、水磨溪等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基本完成,主城“四山”保護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效。加強環境汙染治理。全麵推行河長製,啟動林長製試點。開展河道“清四亂”和汙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整治,推進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試點,42個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7.6%。加強交通、工業、揚塵和生活汙染防治,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主城區獲批“無廢城市”試點,土壤、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配合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創建綠色園區2個、綠色工廠42家、綠色礦山101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主城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28%。成立全市首家綠色銀行,發行綠色債券44.6億元。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持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針對豬肉價格上漲,實施穩產保供措施,及時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實施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全覆蓋。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進一步調增。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保障範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全麵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15件重點民生實事完成年度任務,新配租公租房2.26萬套,新增公共停車位1.05萬個,4000個村民小組通了公路,一批老百姓的身邊事、煩心事得到解決。退役軍人服務管理保障體係全麵建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力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迎大慶工作,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縱深推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信訪工作紮實開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一年來,我們堅決落實全麵從嚴治黨要求,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形成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良好政治氛圍。嚴格落實向市委請示報告製度,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179件、市政協提案889件。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市委實施意見,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減負取得積極進展。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財政一般性項目和專項支出125億元。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圓滿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穩步推進,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深入開展。民族宗教、國家安全、外事、僑務、港澳台、審計、統計、檔案、保密、參事、史誌、消防、人防、氣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會、婦女、兒童、青年、老齡、慈善、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幹篤定前行,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幹部群眾沉心靜氣、真抓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渝部隊和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重慶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各兄弟省區市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對照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照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要求,對照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重慶發展仍麵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還不夠牢固,投資增長後勁不足,傳統消費進入瓶頸期、新興消費增長尚弱,外貿新增長點仍需加快培育;產業結構處於深度調整期,支柱產業核心競爭力亟待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能力不足;科教、人才綜合實力不強,集聚創新資源仍需持續用力;城市功能還不夠完善,安全高效運行水平和應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汙染防治任務較重;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仍有欠賬,“一老一小”等民生保障還有不少短板;政府職能轉變不夠到位,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麵對困難和問題,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推動全市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對重慶戰略地位的再提升、發展定位的再拓展,為做好重慶各項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交彙疊加,進一步拓展了重慶的發展空間。特別是新年伊始,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對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的高度重視、對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大力支持、對重慶發展的親切關懷,是賦予重慶的重大責任和重要使命,是重慶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對標對表抓落實,沉心靜氣謀發展,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緊扣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八項行動計劃”,全麵做好“六穩”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確保重慶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左右,進出口穩中提質;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節能減排降碳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必須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胸懷“兩個大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緊緊圍繞把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麵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堅定不移落實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字當頭、積極進取,努力實現穩得更加鞏固、進得更加積極;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堅定不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民生“七有”,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提高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今年,重點抓好十個方麵的工作。

(一)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動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強化產業扶貧,實施就業扶貧、旅遊扶貧、消費扶貧,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脫貧攻堅普查,抓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整改。聚焦深度貧困攻堅,加大18個深度貧困鄉鎮政策傾斜力度,對特殊貧困人口采取綜合性保障措施,統籌抓好非貧困區縣、非貧困村幫扶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把防止返貧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堅持“四個不摘”,深化“誌智雙扶”,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製,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全麵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五大環保行動,紮實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推長辦反饋問題整改。打贏藍天保衛戰,突出抓好交通、揚塵汙染防治,統籌治理工業、生活等汙染源,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推進河長製,實施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和工業汙染防治,開展示範河湖建設和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確保42個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穩定在95.2%以上,讓一江碧水向東流。打好淨土保衛戰,加強土壤環境監測保護,推進土壤汙染綜合防治示範區建設,深化“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政府債務限額管理要求,加快區縣政府融資平台轉型,用好政府債券,優化債務結構,防控債務違約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妥善處置重點企業信用風險,持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等專項整治,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範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效管控機製,逐步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防範化解城市安全運行風險,把安全風險防控落實到城市工作各環節各領域,完善防控機製,強化係統治理,全麵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確保城市安全、社會安定、市民安寧。

(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川渝合作,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貢獻。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緊扣目標定位,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把握原則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抓住戰略重點,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係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製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完善國土空間規劃,製定“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實施意見,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主城都市區,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完善重要節點城市專業化服務功能,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現代化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突出“庫區”“山區”特點,更加注重生態經濟要素集成與協同,建設長江經濟帶三峽庫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進生態康養、文化旅遊、特色資源加工等產業發展,建設武陵山區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

(三)堅持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係。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促進智能產業、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協同發展,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

推動支柱產業迭代升級。汽車產業,加快向中高端、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轉型,支持長安汽車、北京現代新品研發投放,推動長安福特林肯、上汽紅岩、長城汽車放量生產,加快小康中高端智能網聯汽車、比亞迪動力電池等項目建設,爭創國家車聯網先導區。摩托車產業,重點發展電動摩托車、踏板車、中大排量摩托車,推動雅迪高端電動摩托車等項目建設。消費品產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重點培育以“十個一”為代表的拳頭產品,壯大健康食品、特色輕工、精品服飾等優勢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構建新藥研發從源頭創新到產業化全鏈條體係,加快創新藥品臨床試驗和上市步伐,加強醫療裝備引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建設重慶國際生物城,努力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材料產業,著力發展輕金屬材料、複合材料、化工合成材料等新型材料,推動中鋁高端製造等項目建設。裝備產業,大力發展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裝備產品,推動機器人放量生產和數控機床提檔升級,加快康明斯大馬力發動機、海裝風電、ABB搬遷技改等項目建設。能源產業,繼續抓好頁岩氣勘探開發,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強化能源保障體係建設。深入推進智能製造,再實施1250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設11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用大數據智能化為製造業賦能。

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芯”,重點推動萬國半導體、SK海力士等產能釋放,加快啟動華潤微電子功率半導體芯片等項目。“屏”,重點推動京東方6代柔性麵板建設,積極培育超高清視頻領域產品。“器”,重點推動OPPO、vivo等5G手機量產,發展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新品。“核”,重點提升汽車電子、智能傳感等核心器件發展水平。“網”,重點培育10家工業互聯網平台,支持中移物聯網、宗申忽米網、飛象工業互聯網等企業發展,加快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提檔升級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促進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雲”,建成數字重慶雲平台,基本完成政務信息係統遷移上雲,市級係統整合率達到75%,兩江雲計算產業園服務器能力達到30萬台。“聯”,實施5G融合應用行動計劃,新建5G基站3萬個,提升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性能,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省際直聯城市增加到32個。“數”,落實“三清單”製度,初步建成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建立政務數據“聚通用”規範管理機製。“算”,建設智能中樞核心能力平台,統一提供共性技術、業務協同能力組件200個,建設以AI計算、區塊鏈等為支撐的賦能平台。“用”,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開展應用示範,打造30個典型智能化應用場景。

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順應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製造化趨勢,推進研發設計和製造業有機融合、金融服務和製造業高效融合、現代物流和製造業緊密融合、生產型製造和服務型製造深度融合、平台經濟和產業發展創新融合。金融業,圍繞建設立足西部、麵向東盟的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增強資本市場、跨境融資、創業投資、資產管理、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持續實施經濟證券化五年行動計劃,提升金融體係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區域輻射能力。物流業,圍繞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構建“通道+樞紐+網絡+平台”的物流運行體係,促進物流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融合發展。軟件及技術服務業,圍繞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實施“千家軟件企業培育工程”,引進創意設計等生產服務類企業,建設重慶軟件園、信息安全產業示範園、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等重點園區。服務外包業,圍繞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培育一批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拓展服務外包行業領域,推進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商貿服務業,圍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國際消費集聚區建設等十大工程,提檔改造中央商務區,建設智慧商圈和國際郵輪母港,培育首店經濟,發展夜經濟。會展服務業,圍繞建設內陸國際會展名城,培育引進國際會展品牌,完善會展功能配套,優化生產性、生活性會展服務,高水平籌辦特色展、專業展。大健康產業,圍繞建設西部健康服務領先城市,推動健康與養老、體育等融合發展。文化旅遊業,圍繞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構建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旅遊品牌,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讓八方遊客來重慶“行千裏·致廣大”。

(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麵創新,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加快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提升創新平台。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麵向未來發展“築城”,營造創新生態環境,發展高新產業,培育創新企業,謀劃大科學裝置,集聚重點實驗室,努力建設科學之城、創新高地。深化開發區創新發展,健全重慶高新區園區協同管理機製,拓展重慶經開區發展空間,完善兩江協同創新區功能,加快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爭取潼南、銅梁、涪陵等獲批國家級高新區,增強各類開發區持續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產業生成能力、經濟產出能力。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大力推進中國自然人群資源庫重慶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創建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壯大創新主體。加強“雙一流”建設,實施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專項,強化高校原始創新和協同攻關,支持市屬高校建設特色高水平大學。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逐步實現全覆蓋,引導市屬科研機構市場化轉型,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來渝設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以創新重塑“重慶製造”。發展創新型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成長工程,開展優秀創新型企業評選,加快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2萬家。

優化創新生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進知名創投機構,發展壯大創投基金,擴大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規模,支持企業在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1%左右。深化科技體製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探索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機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引進培育一流科技企業孵化器,推進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努力催生新科技、轉化新成果、孵化新產業、培育新業態。

集聚創新人才。抓好人才引育,完善瞄準高端人才的“塔尖”政策和針對青年人才的“塔基”政策,大力實施重慶英才計劃,辦好重慶英才大會,唱響重慶英才品牌。強化人才激勵,設立“重慶市傑出英才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製改革,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優化人才服務,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全過程、專業化、多層次人才服務體係,讓創新人才激情工作、快樂生活、張弛有道。

(五)加強改革係統集成協同高效,推動各項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麵臨的體製機製障礙,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係,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有序推進“僵屍企業”處置,防止出現新的過剩產能。持續推動企業降本減負,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工、用能、物流、融資等各類成本,增強企業獲得感。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建立資源高效利用製度,加快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堅決破除各類要素流動壁壘。

深化財政金融改革。創新投資機製,完善重大項目儲備庫,拓寬資金渠道,引導資金投向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強化金融創新,創建長江經濟帶(重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深入實施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和金融標準創新建設試點,深化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拓展跨境結算與投融資便利化應用場景。完善財政體製,落實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總體方案,全麵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用政府的“緊日子”換老百姓的“好日子”。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聚焦。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一企一策”推動重點困難企業改革脫困,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參與市屬國企集團層麵混改,加大充分競爭領域子企業混改力度。完善市場化機製,深化“三項製度”改革,在競爭性國企綜合運用各類激勵舉措,積極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製度。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營造公平環境,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取消一批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強化主體培育,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係,引導民營市場主體“個轉企”“微升小”“小升規”。優化金融服務,拓展“渝快融”“渝企金服”等平台功能,發展數字化普惠金融,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推動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試點擴容增效,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發揮紓困基金和債委會作用,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健全政商交往製度和定期聯係企業製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完善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製定機製,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接世界銀行評價指標體係,拿出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市場化,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麵實施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放寬支柱產業和民生領域準入門檻,深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改革,開展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大力簡政利企便民,切實解決“政府悶頭做、企業沒感覺”的問題。推進法治化,落實《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健全社會信用體係,依法兌現政府承諾,全力抓好政策落實,決不讓好政策“懸空”。推進國際化,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完善國際化公共服務體係,發展會計、法律、谘詢、翻譯等專業服務,實施雙語標識建設工程。優化涉企服務,樹立服務意識,倡導服務精神,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圍繞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破解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辦理、財產登記等方麵痛點難點問題,困難由政府解決,把方便留給企業、留給群眾。

(六)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全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入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推動對外開放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

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統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種方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類要素,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組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完善沿線合作共建機製,強化貨物運輸組織,促進通道物流降本增效。拓展中歐班列(重慶)功能,開拓貨源市場,組織進口整車和冷鏈肉類班列,強化運輸安全國際警務執法合作,完善通道輻射、集散和服務網絡。釋放長江黃金水道運能,加強沿江重點港口建設,爭取啟動朝天門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開行“渝滬直達快線”,提升渝甬班列品質。增開渝滿俄班列,探索開行更多貨物品種公共班列,擴大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等產品出口。建設航空貨運基地,發展基地航空,拓展客貨中轉業務,增加商務航線和直達航線,國際航線超過100條。發展多式聯運,構建以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航空物流園、公路物流基地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樞紐體係,推進多式聯運“一單製”和鐵路運單物權化,建設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和國際多式聯運中心。

建設引領性開放平台。加強19個國家級開放平台建設,推動各類平台協同發展。高標準實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發揮運營中心作用,辦好中新金融峰會和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加快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多式聯運示範基地、航空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促進重慶與新加坡“點對點”項目合作、西部地區與東盟“麵對麵”互聯互通。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開展陸上貿易規則、物流金融、多式聯運等首創性探索,加快構建適應高水平開放的行政管理體製和適合重慶特點的賬戶體係,對標自由貿易港探索實施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政策。高質量發展兩江新區,推進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禮嘉智慧公園二期建設,加快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集聚,建設智慧城市和公園城市樣板。推動高新區、經開區和各類園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加快中國智穀重慶科技園建設。高效能拓展開放口岸,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開展中新關際合作試點,加快智慧口岸建設,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布局,推動保稅區高質量發展。

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推動汽摩、通機等優勢產品出口,壯大加工貿易產業,優化進口商品結構,發展服務貿易、跨境電商,培育總部貿易、轉口貿易、“保稅+”貿易。開拓多元化市場,謀劃實施與東盟經貿合作規劃,鞏固歐盟、日韓市場,穩定美國市場,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全麵實施2019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麵清單,在先進製造、高新技術、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領域推出一批合作項目,建設高質量外資集聚地。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序推動企業“走出去”,爭取更多國際組織來渝設立分支機構,推動友城拓展和務實合作,高標準辦好智博會、西洽會等國際展會,加快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

(七)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實現鄉村讓人們更向往。精準落實“五個振興”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因地製宜發展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優化農業結構,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宜機化改造,穩定糧食產能;重點抓好標準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加快恢複生豬生產,加強非洲豬瘟等疫病防控;新改建柑橘、榨菜、檸檬、中藥材、調味品等特色產業基地100萬畝,保障“米袋子”“菜籃子”供給。做強農業品種品質品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全過程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深化“巴味渝珍”品牌創建,完善科技特派員製度,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係。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完善農村流通體係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壯大鄉村旅遊、農村電商,擴大優質特色農產品出口。

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深化土地製度改革,紮實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持續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穩步推進宅基地改革。深化產權製度改革,完成整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試點,擴麵深化“三變”改革試點,全麵推進“三社”融合發展,完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機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深化投融資改革,完善農業金融多層次服務網絡,持續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創新農業保險服務,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分類分檔實施“五沿帶動、全域整治”行動,營造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新建“四好農村路”1.4萬公裏,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村電網改造和“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提升村容村貌,整治農村舊房7萬戶,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強農村垃圾汙水、麵源汙染治理和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健全管理機製,完善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建立健全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製,努力形成政府引導、農民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麵。

(八)持續推進城市提升,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全麵貫徹“一尊重五統籌”要求,聚焦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深入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城市。

以構建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推動“三鐵”融合,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完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打通交通大動脈。重點構建“五張網”:“米”字型高鐵網,按照“五年全開工、十年全開通”目標,深入實施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加快鄭萬高鐵、渝昆高鐵、渝湘高鐵主城至黔江段建設,同步建設渝湘高鐵黔江樞紐和吉首東站接軌工程,推進渝湘高鐵黔江至吉首段規劃建設,開工建設成渝中線、渝萬、渝西高鐵,開展渝漢、渝貴、蘭渝、鄭萬高鐵巫溪支線等高鐵前期工作,統籌推進重慶東站、重慶站、萬州北站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成渝鐵路主城至江津段改造、樞紐東環線等普速鐵路項目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網,提速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持續推進第二期、第三期項目,啟動第四期項目,加快璧銅線建設,建成6號線支線二期等項目,實施軌道交通與地麵公交換乘整體提升規劃,推動主城都市區城軌快線規劃建設,促進市域鐵路公交化,加快實現主城公交全國一卡通;國際航空樞紐網,開工建設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爭取第二樞紐機場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基本建成仙女山機場;高速公路網,落實“三環十八射”高速公路網規劃,開工渝武擴能等224公裏項目,建成渝長擴能、永瀘等243公裏項目,加快墊豐武、開梁等項目前期工作,省際出口通道增至25個;城市路網,深入實施緩堵保暢行動計劃,加快曾家岩、紅岩村等跨江大橋和金鳳、土主等穿山隧道建設,爭取開工建設渝蓉高速進城通道和兩江新區至長壽快速通道,啟動內環快速路綜合整治,推進主城區至涪陵、永川、合川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優化城市骨架路網和幹支路網,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發展智慧交通,持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加快通信網、水利網、能源網建設,完善人工智能、智慧廣電等新型基礎設施,打造“千兆城市”;優化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實施水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全麵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建設雲陽向陽等大中小型水庫;推進川渝電網和電力市場一體化發展,開展“疆電入渝”前期工作,啟動渝西天然氣輸氣管網建設。

以彰顯山城江城特色為重點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聚焦“兩江四岸”主軸,創新體製機製,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強化“四山”保護提升,持續開展違建整治,鞏固縉雲山整治成果,推動南山城市山地公園建設,保護修複“四山”自然人文環境。加快“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啟動核心區整體提升重點項目,高標準建設長嘉彙大景區,精心塑造十大公共空間,實施60公裏貫通工程、“清水綠岸”工程,全麵升級“兩江遊”,構建江城橋都、江城半島、江城灣區等江城品牌。推動公共空間品質提升,實施坡坎崖綠化美化工程和“增園添綠”工程,利用城市邊角地再建設一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營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有花的良好環境,構建山城步道、山城公園、山城夜景等山城品牌。實施“小街區規製”,建設開放通透、配套完善、富有人情味的活力街區,改善城市空間品質,塑造美好生活場景。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實施傳統風貌街區保護提升工程,推進市規劃展覽館遷建,規劃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啟動係列文化藝術場館規劃建設。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建築品質,優化物業管理,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以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為抓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強城市管理製度化建設,落實法治化、標準化、規範化、智能化管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推動數字城管全覆蓋,延伸智慧鏈條,拓展應用場景。深化“馬路辦公”,落實“門前三包”,推廣“五長製”。持續實施城市綜合管理七大工程,全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開展店招店牌、建築立麵、供水安全等專項整治。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實施高層建築消防、道路交通、地下管線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提高各類災害事故救援能力,形成全天候、係統性、現代化的城市運行安全保障體係。

(九)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深入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組織實施“三線一單”,抓好三峽庫區後續工作,完成國土綠化提升行動三年計劃,實施“兩岸青山·千裏林帶”工程。深化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試點,加強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完成1100平方公裏水土流失和10個重點區縣岩溶石漠化治理。深入推進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全麵推進節能降耗。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製度和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引導市民踐行綠色消費方式,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創建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讓綠色生活走入尋常百姓家。

完善生態文明體製機製。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製度,健全自然資源產權製度。建立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台和智能環保服務支撐體係。理順城鄉汙水管網建設管理體製。嚴明生態環保責任製度,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改革,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生態價值實現路徑。

(十)大力發展民生和社會事業,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深入實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滾動實施15件重點民生實事,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製。落實養老服務發展實施方案,推動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和敬老院提檔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係。穩步提升城鄉低保標準,完善分類救助政策。實施青年發展規劃。發展兒童、殘疾人等福利事業,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提升退役軍人服務管理保障水平。建設“勞動者港灣”,讓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學前教育,力爭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本消除城鎮大班額,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完善考試招生製度。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實施職業教育“雙高計劃”。深化“四新”專業建設,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提升高等教育整體實力。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係。保護教師合法權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營造“教師節一年隻有一天,尊師重教必須365天”的良好社會風尚。

實施健康中國重慶行動。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西部醫學中心。擴大“三通”緊密型醫共體試點。完善醫保綜合監管體係,開展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審批,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和保供穩價。建設“美麗醫院”“智慧醫院”。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加強疫苗監管。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辦好市六運會,籌備第18屆亞洲杯足球賽,加強重點體育設施建設,開展全民健身,建設體育強市。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標準化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重慶。發展數字創意文化產業,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壯大銅梁龍文化產業。鼓勵文藝精品創作。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抓好大足石刻保護利用,推進釣魚城遺址、白鶴梁題刻申遺。保護紅岩革命文物,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十項行動,完善信訪製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製。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係,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拓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製度化渠道,深化“三社聯動”實踐,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係。開展城市安全示範創建,推進消防安全、校園安全、道路運輸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治理。完善應急四大體係,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堅決遏製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加強自然災害防範應對。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和普法工作。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持續推動僑務工作改革創新。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完善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機製,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局麵。

各位代表,今年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研究編製“十四五”規劃綱要。我們要緊扣把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麵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充分發揚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科學確定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描繪重慶未來發展美好藍圖。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高、難度大、任務重,我們要忠誠履職,科學理政,依法行政,加快推進政府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政府工作全過程。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製度,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完善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重慶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頭看”製度,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製度。持續深入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全麵淨化政治生態,堅決兌現市委“三個確保”政治承諾。

嚴格按照製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加強行政立法,推進製度創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著力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係。完善行政體製,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製。優化職責體係,實行政府權責清單製度,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健全決策機製,加強重大決策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監察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推進政務公開、辦事公開。製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我們要自覺尊崇製度,嚴格執行製度,堅決維護製度,不斷提高運用製度幹事創業的能力,努力把製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切實增強鬥爭精神和鬥爭本領。弘揚真抓實幹、雷厲風行的良好政風,大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工作部署、協調調度、督促檢查和考核評估。注重學習提能,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曆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在鬥爭中經風雨、見世麵、壯筋骨、長才幹,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製和容錯糾錯機製,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幹事者撐腰。

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仆本色。壓緊壓實政府係統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市委實施意見,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加強審批監管、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反腐,深化“以案四說”“以案四改”,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府係統工作人員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以為政清廉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70年後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重慶的重要指示要求,在中共重慶市委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隻爭朝夕、不負韶華,為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而不懈奮鬥!

創澤智能機器人
創澤智能機器人
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領軍企業,涵蓋商用、家庭、特種等多用途的智能機器人產品體係,十幾年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
  



恒大研究院-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報告2020,汽車百年大變局

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上演了一幕冰與火之歌,行業分化加劇。一邊是通用、福特等巨頭陸續裁員,菲亞特克萊斯勒與標致雪鐵龍合並,另一邊新勢力代表特斯拉國際化加速

信通院發布《新形勢下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20年)》

緊密跟蹤國內外電信網絡詐騙發展新特點新態勢,梳理總結國內外電信網絡詐騙治理新思路新舉措,重點關注我國在電信網絡詐騙治理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數字遼寧發展規劃(1.0版)的通知

明確了數字遼寧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將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設定了15項數字遼寧建設的主要預期指標。

2020中國人工智能最佳技術社區TOP5

百度飛槳paddlepaddle開發者社區,華為mindsport開發者社區,科大訊飛開發者社區,曠視天元megengine開發者社區,英偉達開發者技術社區

2020中國人工智能社會責任榜樣TOP5

應急資源信息發布於匹配平台,ai抗疫口罩佩戴識別技術,機器人醫療係統疫情防控解決方案,智慧養老監護係統,英特爾ai+創新解決方案

2020中國人工智能最佳解決方案TOP10

360安全大腦,apollo智能交通,manuvision工業視覺平台,c2m智能工廠,uibot mage,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城市視覺中樞解決方案,數字經濟新零售解決方案

2020中國人工智能最佳產品TOP10

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小度智能屏,sage aios,高度驍龍888,虎博搜索,rokid glass2,石頭掃地機器人t7pro,優圖tnn,有道詞典筆,小愛同學

2020中國人工智能商業領軍人物TOP30

王海峰,崔寶秋,侯金龍,王小川,何小鵬,周楓,翟學魂,金凱,徐立,周博文,張博,陳默,韓旭,吳明慧,曾振宇,劉慶峰,馬原,歐陽曄

2020中國人工智能明星創業公司TOP10

標貝科技,獵戶星空,輕舟智航,瑞萊智慧,山景智能科技,思謀科技,小冰,元戎啟行,智譜華章,主線科技

2020中國人工智能領航企業TOP50

圖森未來,螞蟻集團,愛奇藝,快手,虎牙,明略科技,來也科技,文遠知行,深蘭科技,第四範式,影譜科技,雲知聲,雲從科技,深蘭科技

濟南市關於進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到 2022 年全麵提升智慧泉城中國樣板、世界樣本示範引領能力,將濟南建設成為數字智慧生態的引領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創新者,數字經濟和未來智慧產業的新航標

關於建立濟南市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係的實施意見

指標體係共包含 8 項一級指標,26項二級指標,88 項三級指標,智慧城市建設合力、數字經濟等7個一級指標重點評價城市發展狀況、發展空間、發展特色
 
資料獲取
重慶市政策
== 資訊 ==
» 家庭陪護機器人
» 兒童陪護機器人
» 展館智能機器人
» 智能講解機器人
» 智能接待機器人
» 智能主持機器人
» 超市智能機器人
» 4s店智能機器人
» 展廳智能機器人
» 醫院智能機器人
» 圖書館智能機器人
» 博物館智能機器人
» 智能分類垃圾桶
» 政務智能服務機器人
» 智能銀行服務機器人
 
== 機器人推薦 ==
 
迎賓講解服務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迎賓、講解、導診...)

智能消毒機器人

智能消毒機器人

安防巡檢機器人

安防巡檢機器人

人工智能垃圾站

人工智能垃圾站

== 信息推薦 ==
 

機器人招商  Disinfection Robot   消毒機器人公司  機器人應用  智能垃圾站  消毒機器人價格  消毒機器人廠家  機器人政策  教育機器人  迎賓機器人  機器人開發  清潔機器人  消毒機器人  講解機器人  安防巡檢機器人  霧化消毒機器人  紫外線消毒機器人  地圖 
版權所有 © 必威主頁     中國運營中心:北京·清華科技園九號樓5層     中國生產中心:山東日照太原路71號
銷售1:4006-935-088    銷售2:4006-937-088   客服電話: 4008-128-728

機器人
Baidu
map